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问:为什么说汉学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中新社记者 徐光官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给青年汉学家,鼓励他们成为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融的使者。信中指出“汉学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深刻揭示了汉学作为研究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广泛学科的基础和宗旨。
2025年6月6日,第九届世界汉学大会图书展在广东深圳举行。本次书展以汉学为主题,汇集了多个汉学研究丛书、译着和学术期刊。供图:中新网记者 陈秋红
根源是中国
汉学起源于中国。来自铭文从甲骨文到史料,从司马迁史书到李杜诗,从金石印章到洞窟壁画,汉学是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积累和传承的文化的结晶,是文明交融和借鉴的结果。中国的思想智慧、艺术审美、语言、法律、文学、历史、哲学、政治、传统与现代,构成了汉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和核心主题。
不仅是研究的对象,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阐释、评注、考证、曲解的方法都直接影响着汉学的发展道路,成为汉学建立的起点和基础。可以说,中华文明和文化是汉学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源泉。s,确定了汉学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基因。
2024年10月22日,2024年新科青年学者培养计划甘肃省班组来自22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进行专题培训。图为一位汉学家正在拍摄老爹万博物馆的藏品。中国新闻社记者李亚龙供图。
知识跨越国界
汉学属于世界。来自日本和国外的研究人员将合作组建一个实体来探索这些知识。汉学所关注的内容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思想启示。天人合一、万国和睦、家国一体、信任和谐的承诺、宇宙观、世界观、社会愿景、中华文明的道德愿景等等,有无数超越空间的价值观和理念。高手。这些跨越时空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不仅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20世纪7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就东西方文化和人类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的结论是:人类的未来在中国。当今世界,各种事件交织在一起,人类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华文明的智慧成果日益超出单一文明所能企及的范围。所谓“世界汉学”,就是从源于中国、造福世界的独特文明经验中创造和吸收全球性的普世智慧。
2025年10月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研究大会在上海举行,全球中国研究推荐书籍54本正式宣布。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供图
整合开启新水平
“越是民族化,就越是全球化。”汉学在特殊与普遍之间,在世界的辩证统一、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表明,我们越深入中国,就越能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汉学本身就越能爆发出生机和活力。
早期西方汉学堂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将中国视为一个遥远的、需要观察和描述的“他者”。今天,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汉学研究不断发展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全球性事业。学术研究本身是因“学科的存在”而深化的。这种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研究格局,直接表明中国研究正在迈上新台阶。国家与世界一体化进程取得新进展。
汉学这个源于中国的智慧果实,经过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造福更多人类。推动汉学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的贡献和责任。 (或更多) Copyright © 2024-2026 黑暗传送门永不迷路入口-61今日爆料 版权所有
沪ICP备32623652号-1